时间:2022-09-08 17:58:42 | 浏览:602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原创稿
近年来,柳州市柳北区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在最新公布的柳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中,柳北区申报的柳州玉米皮编织技艺和柳州煮螺技艺两项传统技艺成功入选。
“点叶成金”玉米皮也是宝
在柳北区石碑坪镇大仙村,非遗传承人黄惠清利用自身编织技艺带领村里的姐妹利用玉米皮编织出花瓶、坐垫、花朵等工艺品,今年上半年已实现盈利8000元,不仅成为了村妇女增收的法宝,更让人惊叹这项技艺的精巧。
在村委和柳北区文化馆的帮助下,专家到村里进行调研,开展记录工作,用视频和图片的方式进行抢救性保护。通过与信用社助农商城、中国移动电商平台合作,并与圆通、邮政等物流公司签订物流合作协议,打通了互联网销售流通渠道,将玉米皮编织工艺品推向更广大的市场,也使得这项非遗技艺让越来越多人得以了解,助力其传承。
“柳州煮螺”带动产业发展
通过非遗,带动村民收益的还有沙塘镇上垌村的“柳州煮螺”技艺。项目传承人刘荣喜2005年开始接手母亲陆玉金的煮螺店铺,经营12年后,他回到家乡上峒村,发展田螺养殖,从源头保证煮螺的品质和柳州煮螺的地道风味。
目前,上垌村生态螺蛳产业基地达200多亩,采用“政府+村委合作社+企业+农户+脱贫户”经营模式,带动建档立卡脱贫户14户养殖20亩,基地采用纯养田螺、藕螺套养、稻螺套养三种模式养殖。田里养的螺蛳肥美个大,吃后唇齿留香,精心熬制的螺蛳汤,具有清而不淡、麻而不燥、辣而不火、香而不腻的独特风味。
保护传统技艺、弘扬⼯匠精神,柳北区这些非遗技艺不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最具文化及情感基因的脱贫致富的⼿段。未来,柳北将进一步发掘扶持一批能带动当地就业增收以及提升乡村文明建设的非遗项目,树立非遗品牌,融合文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潘杰萍、荣杰)
12月9日,港北区人民医院(新院)举行门诊医技楼启用仪式,标志着该门诊医技楼正式投入使用。据了解,该门诊医技楼用地面积1537.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711.22平方米,建筑层高为地上9层,地下一层,项目总投资5321万元。设置急诊科、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工作部署,根据市人民政府党组党史学习教育安排,4月11日,钦州市人民政府党组在钦北区贵台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市长王雄昌参加活动。重温入党誓词。1
是新朋友吗?先点蓝字关注“活力柳北”哦~11月10日上午,柳北区召开2021年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柳北区人才工作。区委副书记梁敏娟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聂蓓主持会议,区委常委、组织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