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8 15:33:58 | 浏览:448
1月18日,柳州市柳江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区会议中心礼堂开幕。来自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肩负全城区人民的深情重托,汇聚一堂,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他们的神圣职责,共商柳江发展大计,共绘柳江宏伟蓝图。
区委书记玉秋静,区委副书记、区长彭志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军,区政协主席王号先等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本次大会执行主席是:玉秋静、陈建军、王号先、李华、莫靳、刘明信、覃文运、林建松、梁山、熊虎、代培阳、韦柳红、欧阳遇春、韦锦羡、韦伟洪、王廷继、覃春前、余文波、陈思李。
本次大会应出席代表235人,实到会代表218人,符合法定人数。
上午9时,大会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开幕。
彭志春代表柳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陈建军主持会议。
报告指出,2021年,柳江区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扣“433”总体工作部署,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据初步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夯实。投入7.5亿元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厂房24.6万平方米,柳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化“一企一策”帮扶措施,帮助企业融资15.86亿元。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本级财政科技投入1611万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 家,3 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6家、亿元企业5家。现代服务业呈现多元发展态势。电商物流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空港物流体系初具雏形。柳江区入选广西第五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举办第十届荷花文化旅游节,全年接待游客502.23万人次,增长56.8%。现代特色农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粮食生产稳定在31万亩以上,糖料蔗种植稳定在20万亩以上,柳江莲藕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米粉、酸笋、豆角等螺蛳粉配套产业全面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
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新城建设成效显著。新城高中实现招生办学,区人民医院医技楼项目交付使用,柳江中医医院、“三馆一宫”主体工程实现竣工,回建安置房项目新增交付房源1950套。城市更新扎实推进。“旧城区十大改造提升工程”取得实效,新增停车位418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60个,管道燃气覆盖火电小区等14个小区。乡村振兴深入实施。投入1.16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等117个项目,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9处、危旧房改造125户。“三会兴屯”治理经验入选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柳江区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优秀县(市、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高平村平地屯等10个村屯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全区村屯污水处理设施达54个;建立酸化耕地治理集中连片示范区1万亩、耕地质量提升绿肥种植示范区5万亩。深入开展河长制、林长制工作,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1.38%。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招商引资成果不断扩大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全区99个村集体成立股份经济联合社,完成53个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换届调整及变更登记工作。全面推行区、镇、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覆盖率达100%。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市率先实施社会投资低风险产业类建设项目免施工图审查,实现不动产“交房即交证”、新生儿“出生即入户”、企业“开办即开户”。对涉及民生的138项政务服务事项开放“周末预约办”,26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柳江区作为县区唯一代表在自治区政务服务系统优化营商环境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开放合作持续深化。建立全区重点企业合作库、重点项目策划库,围绕强链补链延链招商,成功引进一批智能家电企业项目。开展驻点佛山招商,全年实现新签约项目32个,区外境内到位资金59.1亿元。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社会保障再上新台阶。实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10.4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7%以内。率先在全市实施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发放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保障资金7285万元。教育事业再创新局面。投入5288万元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88万元实施42所中小学教育设备更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教育资助政策全面落实,投入资金4474万元,惠及学生5.42万人次。文体广电事业取得新进步。投入1000万元实施92个城乡文化体育设施项目建设,智慧广电工程、文物保护与利用、非遗申报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再获新成绩。全区120急救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推动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政策落实。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12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4.8%,柳江区获评全国中医药先进单位。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社会综合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法治体系更加完善,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政府门户网站连续四年荣登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百强榜。区、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新增监控网点2314个。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7%以上。
202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打造柳州产城融合示范新城区夯实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工作目标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7%。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柳州市下达的指标以内。
围绕今年的目标任务,柳江区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担当;
(二)接续推动乡村振兴,在统筹城乡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三)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上实现新提升;
(四)加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打造城乡融合发展上释放新活力;
(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推向新高度;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再上新台阶;
(七)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在构建法治型服务型政府上
彰显新作为。
大会听取柳江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大会听取柳江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经济实力曾压首府南宁一头,柳州有不少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如两面针牙膏、金嗓子喉宝、花红药业、柳州五菱、柳工等。和柳州的工业成就比起来,柳州的旅游业相对来说很低调,不仅在国内在广西各市中优势也不明显,没有在国内出名的
新建柳南区革新托育园项目、柳东新区明德小学……日前,市政府办发布《柳州市2022年城市建设计划实施方案》,从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等五大领域共14个专项,带来一批好消息↓↓↓2022年,柳州城市建设计划实施项目
近日,柳州几个“大花篮”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目光。这些“大花篮”位于跃进北游园南,由五个不锈钢花架组成,上下配种水红三角梅,花篮底部周围种植红花芦莉作为底座,由此形成一个个巨大的花篮。 经过园林绿化工作人员的精心养护,已是枝繁叶茂。如今盛夏当令
2021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最新一批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华南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又有新的斩获。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是中央对一个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水平、研发投入等多方面的国家层面的认可。一个地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数量,也代表了
/ 视觉中国有人说“吃在广州,活在杭州,穿在苏州,死在柳州”,是中国人最渴望的生活。俯瞰柳州一角。柳州盛产木材,以上好的棺木出名,所以才有了这个流传千年的说法。这样的评价丝毫没有贬义,反而充满了对柳州这座城市的眷爱。
7月9日,柳州市柳江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相关工作人员任免名单,具体内容如下:柳州市柳江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决定2021年7月9日,柳州市柳江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这下好了,下雨时再也不用担心积水倒灌进家里面了!”9月3日,望着新修好且干净顺畅的柳州市柳北区黄村村胜利路中段道路,黄村村五组村民曾李平高兴地说道。此前,一遇下雨道路就积水严重的问题是压在村民心头的一件烦心事。如今,胜利路中段道路改造工程
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柳州市公安局柳南分局户政中心及窗口单位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努力将各项防控措施抓实抓细抓到位为办事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服务环境切实做到疫情防控不放松户籍业务办理不打烊强化管控措施